新闻资讯

04/30

2016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从乐随享到“爱听卓乐:一个梦想的凤凰涅槃

文 | 陈贤江(新音乐产业观察创办人)


早前写过一篇文章,中国数字音乐的付费之殇,文中提到2005-2015这十年间,在互联网音乐领域,先后出现过多种付费的尝试,巨鲸、爱国者音乐网、QQ绿钻、包括虾米,其中却漏了一个,乐随享

 

可能已经很少人还记得乐随享,这个诺基亚手机的音乐增值服务,随着诺基亚手机在智能机时代的大溃败,乐随享也惨遭连坐,在市场上消失了。但是,消失的只是品牌,而不是梦想。当年一手操办乐随享的追梦人重整旗鼓,再建江山,于是便有了现在的爱听卓乐

 

知道爱听卓乐的人未必比乐随享多,但是如果你是米粉(小米手机用户),你很可能在小米手机的音乐播放器上看到过一个“U”字,那个小小的入口代表了一个新的起点,以及一个梦想的凤凰涅槃。



201048日,诺基亚在北京举行盛大的发布会,隆重宣布在中国推出革新性的免费、正版并无限制(DRM Free)的音乐下载服务——乐随享

 

从当年的报道看,诺基亚对于乐随享抱有很高的期望。虽然,在其他地方,乐随享的运营并不太成功,2011年年初,诺基亚在全球27个市场停止销售安装乐随享Ovi Music Unlimited)的手机,但中国保留了下来。




其时,中国的互联网音乐正处于一个变革前夕。2007年,新浪乐库上线,推动了国内数字音乐的正版化。2008年,谷歌入资巨鲸,推出正版音乐免费下载服务,2010年年末,文化部出手整顿了一批试听网站,20117月,百度与环球、索尼和华纳签署授权协议,结束了持续多年的版权争议。

 

乐随享在这个时候入华,正好顺应了这一趋势,并寄望于在手机端推动新的音乐消费方式。根据CNNIC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手机上网用户2.3亿,有25.8%的手机用户用手机在线收听/下载音乐,仅次于手机聊天和手机搜索。按照这个数字,乐随享面对着6000万的手机音乐用户,这确实是一个机会。

 

那么,乐随享靠什么来争取用户?时任诺基亚大中国区音乐总监潘才俊是这么总结乐随享特点的:高质量、方便管理、方便下载。他把乐随享这个品牌和这个机会当做是整个音乐产业一个新的出发点,希望透过这个可以改变自己的产业结构,从而带来艺人、消费者、唱片界更多发展的空间。

 

对于潘才俊来说,他最大的信心应该来自诺基亚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统治性地位。据3G门户公布的数据,2010年,诺基亚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47.95%,是排名第二的三星的3.6倍,是苹果的27倍。

 


尽管2010-2012年,诺基亚手机保持了中国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但在来势汹汹的安卓和苹果面前已经是强弩之末。2012年,诺基亚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较2010年缩水了10个百分点,而苹果的市场份额增长了将近10倍。

 

实际上,在APP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当时,作为一个增值服务而非应用,乐随享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在智能手机时代,用户免费下载音乐有太多更好的选择,大家甚至都不太需要下载了,直接用音乐播放器听就行,主推一年免费服务的乐随享对于用户来说毫无吸引力。

 

不过,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审视乐随享,会发现它背后有着革命性的规划,是一个针对移动时代设计的综合性的手机音乐平台。



201048日,“乐随享”在北京举办盛大的发布会。右一为时任诺基亚大中国区音乐总监的潘才俊

 

在新浪科技潘才俊的专访中,他提到,乐随享除了为用户提供基本的下载和听歌服务外,还整合彩铃消费等,成为一个手机端的综合性音乐消费服务,不仅如此,在乐随享还会尝试首发、造星和第三方接入等业务,乐随享的到来会造成音乐行业一个阶段性的整备,之后再重新去洗牌,之后重新引申出一些小的创意和小的服务。潘才俊解释说,乐随享不只是音乐的服务,还是音乐的平台

 

只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作为诺基亚手机捆绑的服务,乐随享的命运也一起被绑定了。2013年,在当时的诺基亚CEO埃洛普的运作下,微软以71亿美元收购了诺基亚的手机业务,而乐随享服务也随之终止,乐随享团队解散。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品牌没了,人还在。

 

作为乐随享的幕后主脑,潘才俊并不想轻易放弃这个梦想从某种角度上说,乐随享推动了后来百度版权问题的解决。潘才俊回忆。我们每年支付给唱片公司数千万,我们是第一家,他们从来没有收到过那么多钱。

 

因为乐随享这样的服务存在,版权才开始变得值钱了,对于乐随享的价值,潘才俊念念不忘。

 

而且,在潘才俊看来,也许作为一个独立的团队,反而更有可能完成乐随享的平台构思。潘才俊回忆说,2013年离开诺基亚之后,他和他原来的同事又开始计划着要把乐随享重新做起来,因为他看到了智能手机品牌的痛点,而乐随享模式正好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手机品牌的音乐播放器需要曲库,但他们自己建团队运营和购买版权成本太高了,而我们恰恰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现在各种音乐APP都非常强大,而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各大手机品牌也并没有放弃自己自带的音乐播放器。我在市场上大概算了算,基本上主流的手机品牌自带的播放器都提供在线播放服务,为此他们大都选择跟有曲库的音乐平台合作,其中虾米音乐成为主要的曲库供应商,合作品牌包括华为、VIVO、魅族、锤子和乐视等。

 

理论上说,手机制造商那么有钱,建一个团队来运营自己的音乐播放器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光是购买和管理版权就够折腾了,除非厂商有心要切入音乐行业并深度发展,不然如果只是一个音乐播放器,自建团队完全没有必要。

 

对于潘才俊来说,这就是机会。于是,乐随享变成了爱听卓乐,而潘才俊带着他的一帮前诺基亚的伙伴,加上一些从环球音乐、SONOS、亚马逊等过来的新伙伴一起,把昔日的梦想重新构筑了起来。

 

因为我那几年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所以没有什么难度。潘才俊说。

 


因为运营乐随享期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以及明确的方向,爱听卓乐很快就搭好了戏台,并开始与各大手机厂商接触。

 

时代变了,玩法当然也不一样了。与乐随享的增值服务性质不同,爱听卓乐从一开始就以平台思维来设计概念和规划发展路径。基本思路是都是提供手机端的音乐服务解决方案,但爱听卓乐目标不是跟某个品牌玩,而是希望大家一起玩。

 

爱听卓乐的模式并不复杂。作为平台方,爱听卓乐为手机品牌提供曲库接入,手机品牌用户在手机上用手机自带播放器点播在线音乐时,使用的其实是爱听卓乐的数据。爱听卓乐相当于一个中间方,版权方把版权提供给爱听卓乐,手机品牌从爱听卓乐获得授权并接入数据。手机品牌和版权方之间不发生关系。

 

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手机接入爱听卓乐内容池并不需要花钱,只是在前端实现收入之后,爱听卓乐有相应的提成。

 

我们跟合作伙伴是深度绑定的关系,有钱一起赚。潘才俊解释说。

 

那么,手机品牌为什么一定要通过爱听卓乐来获得曲库呢?为什么他们不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曲库?仅仅只是因为免费吗?

 

因为我们够专业。在潘才俊的描述中,爱听卓乐不仅仅只是一个,而更像是一个服务商,为接入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技术到运营,事无巨细。比如去年,爱听卓乐就通过自己的运营,帮合作伙伴小米音乐完成了大提琴女神欧阳娜娜MV的首发。

 

我们现在团队50多人全部都在忙服务。潘才俊笑笑。

 


尽管成立不到三年,爱听卓乐已经完成了不小的飞跃:目前已经签约的手机品牌有小米、三星、酷派和金立,前三家已经给他们带来了上千万的DAU(日活跃用户),而金立则刚刚签约。

 

上千万DAU是什么概念?在音乐APP里可能仅次于QQ音乐和酷狗。如果顺利的话,(日活)今年可能破亿。潘才俊乐观地表示。

 

潘才俊的乐观来自于爱听卓乐切入市场的精准以及时代的恩惠。在诺基亚退出竞争的过去两年来,国产品牌手机品牌大爆炸,大大小小的数十个品牌,加上三星、苹果等,国内的手机市场竞争极其残酷——却也没有阻碍一加、锤子、乐视超级手机等新品牌兴冲冲地入列。

 

另一方面,华为和中兴等品牌已经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小米紧随其后,进一步推动了国产手机品牌的繁荣。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爱听卓乐才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



去年年底,爱听卓乐就通过自己的运营,帮合作伙伴小米音乐完成了大提琴女神欧阳娜娜MV的首发,图为欧阳娜娜在表演中

 

潘才俊和他的伙伴们想的比这个更远,他们不仅仅只看到手机,还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作为一个第三方平台,为各种有需要的客户提供服务。在这个所谓众创时代,大爆炸的不只是手机,还有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做一个音箱的门槛已经比从前低了很多,而这些创业者都有可能是爱听卓乐的潜在客户——假如我要做一一款运动耳机,就可以从爱听卓乐那获得适合跑步的歌单,而且是正版授权。

 

如果是这样的话,爱听卓乐的核心资产曲库资源就必须足够大,不然就没有竞争力。他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曲库可是一个无底洞啊!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我们肯定没有那么多钱买版权,所以我们向版权方开放股权,他们以版权入股。潘才俊如此解释,这有点像Spotify,也是版权方入股,如果看好这个模式,就一起来赚钱。

 

根据潘才俊的说法,他已经跟多个版权方达成了共识。

 


如今看来,爱听卓乐不但有望完成乐随享没能完成的梦想,而且还能做更多。

 

比如曲库数据的规范化。

 

从实体唱片到的转变过程中,唱片公司的音乐数据问题很多,很多歌曲在被转成MP3后,并没有进行metadata整理,甚至有很多音源没有任何metadata,这就对曲库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比如,没有数据,系统很难判断作品的来源、演唱者和词曲作者,在音乐平台创建初期,需要花大量的人力来人肉添加和修改数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年前,美国版权机构ASCAP、索尼、华纳、环球和苹果、微软等曾联合发起了一个叫Digital Data Exchange(简称DDEX)的联盟,来推动音乐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DDEX寻求建立一个标准的格式和跟踪系统,获取数字音乐文件中的变数据。一旦标准设立后,版权拥有者的认证、销售和版税信息将按照这种标准进行传递。(据网易科技2006年的报道)

 

潘才俊说,爱听卓乐计划加入DDEX,推动曲库数据的规范化。通过DDEX的系统,曲库数据任何修改,可以实现一键覆盖。

 

如果爱听卓乐的梦想都能完成,不啻为一次数字音乐的重大革新,并有望建立一个移动端的新音乐生态。这个生态,在国产手机品牌的带动下,甚至有可能走出国门,把中国音乐带到全球市场上,与苹果等豪强进行竞争,而曾经的乐随享也将由此完成最终的凤凰涅槃。